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
- 第一章 总则
- 第一条 本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、法人、其他组织之间订立的合同关系。
- 第二条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、变更、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。
- 第三条 合同应当依法成立,合法有效的合同受法律保护。合同依法成立后,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,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。
- 第四条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。
- 第五条 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自愿、公平、诚实信用、合法原则,协商一致,订立合同。
-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
- 第六条 合同的订立可以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进行。
- 第七条 要约应当明确表示订立合同的意愿,并具体确定合同的主要条款。
- 第八条 要约可以撤销。要约撤销通知到达对方之前或者与对方承诺同时到达的,撤销有效。
- 第九条 承诺应当以要约为基础。承诺的生效时间为承诺到达要约人时。
- 第十条 合同成立的时间为承诺生效的时间。
- 第三章 合同的生效
- 第十一条 合同生效后,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,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。
- 第十二条 合同生效后,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。当事人协商一致,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合同。
- 第十三条 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条件成就时才能生效的合同,在条件成就之前不生效。条件成就后,合同生效。
- 第十四条 一方以欺诈、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,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。
- 第十五条 无效的合同自始无效。可撤销的合同在被撤销之前有效。
-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
- 第十六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。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,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。
-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可以采用协商、调解、仲裁、诉讼等方式解决合同纠纷。
- 第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,应当承担违约责任。
- 第十九条 违约金、定金和惩罚性赔偿金,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。违约金、定金和惩罚性赔偿金高于造成的损失的,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。
- 第二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,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,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,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。
-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
-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,可以变更合同。变更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。
-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有权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:
-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;
- 对方迟延履行主要义务并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;
- 对方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;
- 合同法第四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情形。
-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解除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。解除合同自解除合同通知到达对方时发生效力。
- 第二十四条 一方解除合同后,应当及时通知对方。未及时通知对方,造成对方损失的,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。
- 第六章 合同的转让
- 第二十五条 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可以依法转让,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。
- 第二十六条 转让合同,应当经对方同意。对方不同意的,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发生转让。
- 第二十七条 转让合同的,原合同当事人解除或者变更合同的,不影响合同权利和义务的转让。
- 第七章 合同的代理
- 第二十八条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,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。
- 第二十九条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,未经被代理人追认,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。被代理人追认后,合同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。
- 第三十条 被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的行为,对代理人发生效力。
- 第八章 合同的保证
- 第三十一条 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,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,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。
- 第三十二条 保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。未采用书面形式的保证合同无效。
- 第三十三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,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前,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。
- 第三十四条 主债务人履行债务后,保证人对债权人的保证义务消灭。
- 第九章 合同的诉讼时效
- 第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。法律另有规定的,依照其规定。
- 第三十六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。但是,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,人民法院不予保护。
- 第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,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,人民法院不予受理。
- 附则
-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。
全面掌握合同工作
了解并掌握合同法的最新规定,对于做好合同工作至关重要。以下几点可供参考:
- 熟悉合同法条文,掌握基本原则和重要条款。
- 准确理解合同含义,把握合同要素和类型。
- 掌握合同订立程序,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。
-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,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- 规范合同履行行为,严格遵守合同约定。
- 妥善处理合同纠纷,积极协商解决,必要时寻求法律途径。
- 不断学习合同法知识,及时了解最新动态。
通过全面掌握合同法的最新规定和做好合同工作,可以有效规避合同风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。
SEO教程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